166汽车网

畅想一下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?

166汽车网 0

一、畅想一下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?

现在坐在课桌前写这个回答。希望5年后的我应该是刚刚研究生毕业吧。刚从巴黎回到上海。希望到时候先生还在等我,希望可以和先生结婚。过着平凡的生活。还可以继续做的想做的事情,不管是生物艺术,艺术治疗还是纯艺术。好希望到时候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挣钱,不需要很多养活自己就好。到时候希望先生还在我的身边。可以一直一直跟他走下去。

二、芦荟多年后开花的样子是什么?

芦荟一般养好了三至四年就开花,样子和串红相似但颜色不一样。

三、拿破仑成年后的样子?

成年后的拿破仑,他脸型方正,颧骨突出,宽额头高眉骨,而且眼窝也十分得深邃。如果您再仔细观察,还会发现遗容面具和油画上的拿破仑看起来略有差异,显然没有油画看起来英俊和威武。因此,也有不少观众调侃,说当时的画家给拿破仑“美颜”了。

四、中国汽车行业及汽车1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?

十几年来汽车产业保护政策为它们所输的血,已经能控股奔驰宝马通用福特本田日产了。

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,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。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.59万亿美元,占全世界的28.57%,来自中国的产品已经淹没了全球,甚至在研发、品牌和资本也开始冲击一线地位。

但这其中并不包括汽车产业。

与其他制造业相比,中国汽车业经历了什么坎坷,竟然发展的如此缓慢?我的答案是:因为产业保护政策。

加入WTO时,其他制造业陆陆续续都已经开放了,但是汽车产业没有。当时国内主流观点是,中国制造业严重缺乏资本、技术、管理和品牌,开放任由国际资本前来“收割”的话,注定要面临灭顶之灾。

在十几年的产业保护政策的,作为制造业大户的汽车产业,出口份额甚至还比不上土耳其和泰国,排在10名开外。

插一段话。

中国1979-1991-2001-2013年的数据也能间接给些参考,人均GDP依次是272美元、359美元、1053美元和7078美元。改革开放的头12年没能翻倍仅仅吃饱了饭,南巡承认市场地位的10年大约3倍,加入WTO咬牙硬套全球规则的12年则大约7倍,不仅增速最快,而且期间恶性通胀、下岗、群体事件等动荡也是最少的。

如果再对照日本和韩国,从1955-1967-1979-1991年3个12年来看,日本从263到1234到8725到28925美元,韩国从65到161到1774到7573美元,不到40年总增长都超过了百倍。其实中间也各种不情愿,可惜大的弯路没可能走,只能搞些慢性自杀的小动作。

插这一段话并不多余,因为后面的论述过于违逆普通人的本能直觉推理,许多段落都会让大多数读者气炸了看不下去。

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到了巨变的前夜。当下美国川普政府,要求中国对等开放和结构性改革,未来中国将同意购买大量的美国农产品、能源、工业和其他产品,以减少贸易不平衡。汽车产业怕是逃不过这一劫,汽车产业保护政策预计会有惊人的调整。

汽车行业会随之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?

我在这里做一个推演,分三四个层面粗略梳理:国内的优势,国际保护的算盘,开放规则将带来什么。然后再以此观测未来十几年中美的压力-调整的历史进程,会稍微透亮那么一点点。

1、 市场层面的中国汽车产业优势


1)造车成本中的人力差异

美欧日等汽车强国的目前成本中,研发制造和管理所需的人力成本占到一半左右,员工薪酬平均在年薪5-10万美元之间。

中国的技术工人、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薪酬成本就低的多。综合算下来,中国造车成本在美日的7折左右,加上增值税,算八折。

2)中国有着巨大的规模优势。

汽车行业的效率与产量息息相关。只考虑制造环节,单座工厂年产20万台以上才有竞争力,单个车型年产10万台以上成本最低。

理论上当地销量不超过5万台的车型,应该分别集中制造、各自出口,承担海运费比本地制造,要合算的多。

今年10月份的国内车型销量榜显示,月销4000辆以下的合资SUV有41种,合资轿车有60种,其中不乏宝马2系、沃尔沃XC60这种中高端车。这浪费太大,如果不花那几亿落地投产,而是从海外进口,或者安排多生产一些能向外出口,各方都能赚到。

相对自由开放、能自由互通有无的话,市场规模最大、人工成本最低的中国肯定相对最受益。但理论上虽然如此,能否走的通,还需要看看国际环境能给多少空间。

2、主要汽车大国的开放程度


1) 全球汽车产销的分布概况

当下汽车业的主要玩家是欧盟、美国、日韩和中国。

去年全球汽车总销量大约是9700万台(包括商用车,以下皆同)。

中国市场2888万占3成,北美和欧洲各约2100万台,这已经7100万台。

日本韩国内销是700万。

2) 半封闭的欧盟市场

欧盟在汽车产业上的保护措施是最变态的。

明面上是10%的关税,暗地里,通过碳排放(偏袒柴油车,还搞出了奥迪排放造假事件),油耗测试方式,各种变着法子维护本国车厂。丰田本田即使去欧洲设厂、避开关税也玩不转。通用卖掉欧宝,福特也基本退出了欧洲的轿车业务。

2017年欧盟汽车销量是1815万台,净出口220万台、900亿欧元,这时还搞贸易保护,显得有点无赖了。

所以当川普威胁要对欧盟加收关税时,欧盟其实自知理亏,只嘴皮上强硬了两句,然后立刻后撤,不久前以日本增加农产品进口为对价,同意把汽车关税逐步降到零。

(注:欧盟被迫开放能保住德国豪华车企免受制裁打击,可内销为主的标致雪铁龙、雷诺、菲亚特,就难说了,可以赌一下他们何时卖身)。

3) 仰仗海外的日韩车企

日本去年销售524万台,进口约30万,出口高达470多万。韩国去年销售180万,进口23万台,出口250多万。

日韩依赖汽车和电子出口也是无可奈何。一是市场狭小、语言独特。二是变态的土地政策,导致本国人只能挤小房子开小车,然后生育率全球垫底,养老就只能靠投资海外,而投资海外的本钱,又只能靠汽车和电子等出口了。曾写过一篇东亚模式为什么是死路一条,链接放在最后,这里就不展开。

但日韩比台湾汽车业还是好太多了。台湾至今进口车加价还超过50%,长期的产业保护导致台湾车企越来越无能,裕隆50年代就和日产合作,现已堕落到需要接受东风集团二手技术输出的程度了。

4) 美国主导的北美圈

美国去年汽车销量1758万,而净进口高达630万辆,还不算欧日韩车厂当地生产的,比如日系就生产了380万辆。本土车商除了大皮卡以外的基本认输。整个美国进口了3400亿美元的汽车产品,逆差2000亿美元。

虽然有很多批评美国贸易保护的声音,比如对皮卡征收25%的关税,强迫日本和墨西哥接受自愿出口限额,扣上霸权、保护、野蛮的帽子。可是数据上看,美国汽车市场远比日本韩国和欧盟开放太多了。

除了工会想继续当工人贵族以外,美国各方的大概共识是:自由竞争公平对等是最好的,在没碰到底线(比如丢掉2/3轿车市场)以前尽量不管。丰田宝马比通用福特会造车,那就买他们的车;更会赚钱,那就买他们的股票;不肯来美国设厂,那就试试减税;日本中国压低汇率攒外储,只抢订单不开订单,那就谈判,谈判不成就踢出去。

3、美国为什么不那么保护


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大概能明白,美国各方,包括工会、厂商、消费者和政府之间,面临的约束条件和能做的事情,与其他各国都很不一样。

1980年4-5月,美国三大车厂产量下降1/3,临时裁员30多万人。按通常设想,国会、贸易代表、商务部正在昼夜加班琢磨怎么排忧解难吧,尤其是国会,半年前刚给克莱斯勒提供了1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,打破了美国建国200年来的惯例。

然而事实是,众院召开听证会时,政府代表却坚决反对工会的保护主张,认为会导致垄断,损害消费者和经济运行规则。无奈,工会和福特公司根据1974贸易法,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(ITC)起诉,要求政府出台限制进口措施。ITC最后给出了裁定,大概意思是:油价疯涨而你们油耗太高;利率太高你们分期付款玩不动了;三是现在经济不好,你们主打车型太贵,便宜的车型又都是渣渣;驳回。

拖到1981年,参院和里根新政府的贸易代表前往日本沟通,通产省同意约束日本车企每年对美出口控制在168万辆,再加以后市场增量的1/6。这个解决方案更像是临时凑合,因为真正的扭曲是日本市场的封闭,又利用WTO(那时是GATT)漏洞,长期购汇积累外储、避免升值,以此维系出口和就业。更多可见我另一篇,链接放在文末。

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,包括政府权力机构,做出决策时需要按照规则竞争,这可能只有英语民族的人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
法德意日等还是心里有数的,知道美国如果按欧盟套路来管理的话,那一定是出口六七百万台而不是进口这么多。也知道都离开了美国的宽容和中立,欧洲各国和日本韩国没几年就会彼此掐起来,愈演愈烈,吵到最后下不来台的话,比赛造舰准备对轰的历史很容易重演。

所以他们的策略都是,尽量多耍滑头,比别人多蹭些便宜,需要对美强硬时也只是对内赚赚人气、骗骗选票的表演,当真另起炉灶,那是打死都不干的。

4、汽车领域应当怎么调整最有利


面对川普政府的要价,开放汽车产业可能是最稳妥的选项。如果汽车都调整不了,很可能就要面临被甩出国际体系的局面。

那我们不妨设想,开放汽车市场,大概可选方案有这么一些:

1) 继续大幅降低汽车关税。比如分两年降到5%,或者对等,对美国2.5%,对欧盟10%。

降低关税会增加一点进口。不过考虑到可怜的基数(2017年进口125万台/510亿美元;其中从美国进口28万台130亿美元),也多不出几十亿美元来,对于削减2000亿美元逆差的目标可以说是杯水车薪,所以还得继续砍其他壁垒。

2) 合并简化消费税和购置税。

依据排量征税极不合理。代之以燃油税上调,或者规定购置税和车船税按照每超长10公分、每超重100公斤、汽油机功率超多少千瓦适当加钱,代替笑话一般的排量税。

3) 放松所有的环保、节能和油耗限制标准,不能高于美、日、欧三者任意一个。

全球最严的国六标准,会让车厂、石油炼化和车主保养维护每年要多耗费上千亿,再加上近万亿元加码电动车,可以说是丧心病狂。还有荒谬的油耗限值让许多车型被迫下架,新增产能审批与新能源比例挂钩,以及对皮卡的歧视政策等等。

有人说是为了环保。用5年时间把500万辆老旧柴油货车补贴更新,减排效果远超把2亿辆轿车从国五换到国六;放开冀鲁豫三省1.3亿农村户籍的进城门槛,淘汰1千万个小煤炉,那比把所有轿车换成电动的效果至少要好50倍吧。

4) 拆解所有汽车业的国企。

大多数国企(可能广汽算例外),前些年主要角色是躺着收租。其实比躺着收租还糟,因为还要装出努力的样子,比如花几十上百亿把奥迪皇冠马自达研发(换标)成红旗奔腾,或者为了维系继续躺着收租的特权而操控影响产业政策,比如推动排量税而冷落混动路线(因为还要给天津分账),限制民企扩张产能(吉利收购的沃尔沃等了三年才获得批文),等等。

当关税保护撤掉后,国企虚假的盈利很快就会打回原形。还好现在资本市场也不像90年代那么落后,把国资划转给中央社保、地方社保和预留改制支出,往A股上一丢,由社保的基金经理和外资们商量着来就行。东本广本、上汽和一汽大众会不会合成一个包,怎么补偿干部工人的行政级别和国企身份,是否吸收合股并邀请长城老总来当CEO….这些由董事会去定,政府甩手。

现在美国和韩国股市约3成、日本股市约5成是外资持有,全球明星企业三星电子的5成、台积电的8成是全球投资者持有,这才是正常的资本市场,把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等等都抢到中国来上市才是目标,而不是有点权力在手就吹毛求疵往外赶。

最后,豪车便宜了、股票便宜了,还能减少富豪和资本的外流。如果教育、医疗和土地交易的市场自由度还能效仿美国,那每年外流的上万亿财富,会留在国内,变成农民的收入(比如收购几十块宅基指标改成大庄园),变成高端医院和私立学校,那几年就能跳过中等收入陷阱,五年翻倍稳稳的。对美逆差也能平衡,因为六七亿农民能消费的起一些进口品了。

不过这似乎超出了计划官僚、听话学者和热血拳民的认知上限。

5、最后给一点展望


能写出来的不多,挑两个吧。

一是观念阻力。从这篇近乎常识性的口水文章的阅读量和评论,读者应该能感受到一些。

二是组织行为学的视角。即使签下协议来,落地和执行到位也太难,东亚官僚社会的组织基因就与自由市场格格不入。举例来说,你是环保部的官员,能忍着不出电动车政策和国六排放?万一有人说,你这两年的政绩比你同事少很多啊,怎么办?你没的辩解,只能把想到的规定抢先尽力都出完,损失几千上万亿也不要心疼,即使明知道整治的重点应该是城市化和集中供暖、炼焦钢铁建材化工的违规排放、老旧柴油车、

环保、工信、国土、国资、教育、卫生等相关部委,无数不便具体描述的算法网络已经捆住了所有人,神仙都搞不定。只要官僚机构存在,几乎就是无解。日本有民主选举、言论自由、司法独立和议会政党政治,但最后首相部长、法官律师、学者记者、企业家和选民,还不一样被官僚系统的无形大网捆的死死的。

在绝大多数国人更信仰市场而非官府以前,中国多半会长期是一个被迫跟随和调整的状态,无法凭借内生力量协助维护全球秩序。短期能快速缓解冲突的办法倒是也有,以前谈组织行为学时分别提过,一是恢复一个类似于体改委的专门对付官僚机构的官僚机构;二是模仿美国的国会研究局,把现在各部委和体制内的研究员们大半切换到人大体系去,行业部委的官员们只能去听证辩护并事后执行,自己无权出文件和规定。

否则别说外资、企业和民间的诉求了,连高层领导力推的自贸区、混改、国资划拨、减税降费等具体行动,乃至市场决定、土地平权、央地分权等路线方针,也一样动弹不得。至于连官员任免权都没有的WTO条约,或者中美贸易总体协定,真当不了挡箭牌

内容来自学经济家公众号

五、我的梦想:二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?

二十年后的我

大家好,我是小明,现在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。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一下,二十年后我将会成为什么样子。

职业成就

首先,我想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。我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,喜欢进行各种实验和发现新知识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研究,能够为人类做出重要的贡献,解决一些现实世界的难题。

创新技术

随着科技的发展,我相信二十年后的世界将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应用。我希望能够参与其中,对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。比如,发明一种可以治愈各种疾病的新药物,或者设计一种智能机器人,帮助人们完成各种繁重的工作。

环境保护

二十年后,地球的环境问题会更加严重。我将努力学习环境科学,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。我会倡导绿色出行,积极参与垃圾分类,同时也会鼓励他人行动起来,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。

教育事业

教育是改变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我希望将来能够投身于教育事业中,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。我会努力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,培养他们全面发展。

家庭生活

除了职业成就,我也很重视家庭的幸福。我希望二十年后能够成功地平衡工作和家庭。我会与家人共同享受生活,关心他们的需求,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。

感谢阅读

感谢大家花时间读完我的作文,听我分享二十年后的梦想和希望。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,不断进取,我的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。同时,也希望能够鼓励大家追逐自己的梦想,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。

六、五年后的蔡甸中法新城是什么样子?

“生态城”位于武汉西郊蔡甸区,占地35.8平方公里,拥有山水相间、河湖纵横的独特水乡景观。五年后的中法新城是这样的

面对丰厚的自然遗产,梳理优化了当地的水系网络,并借由城市农业绿化带、可调节气候的绿色空间网络的建立,来勾勒一个平衡、和谐、宜居的花园城市。

为了实现永续生态的秀美蓝图,ARTE夏邦杰自一开始便着眼于“水”和“土壤”这两个基础却至关重要的元素,尽可能找回并保留全渗水自然土壤和场域内的原生植被,巧妙地运用自然之力来构建城市健康的水循环体系。

七、半永久漂唇五年后嘴唇是什么样子?

一般漂唇效果可保持2-3年5年后和漂唇之前差不多。

八、柴笋成年后的样子?

柴笋成年后就是芦苇。

芦苇,别名石刁柏,龙须菜,它为百合科,属于能形成嫩芯多年生宿根草本生植物,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,已经有多年的栽培历史。

在芦苇刚长出来的时候形状纤细,从外形来看和春笋是有些相似的,因此它也叫做芦笋、芦尖,它有一层外皮,颜色多为绿色或紫色。芦苇在春天的时候比较常见,它的生长寿命也仅有10天左右的时间,故采摘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。

九、人参的样子是什么样子

人参的样子是什么样子

人参的样子是什么样子

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,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和保健。人参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呢?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!

1. 人参的外观

人参长得像一个小人,有着粗短的根茎和伸展开来的枝叶。其中,根茎是人参最为重要的部分,它主要是由椭圆形或卵圆形的根头和细长的根尾组成。根茎表面呈棕褐色或暗红色,质地坚实,有时会呈现人体的形状,因而得名人参。

2. 人参的药用价值

人参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草药,被誉为“百草之王”。人参具有滋补气血、健脾益肺、安神益智等功效,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。人参可用于治疗疲劳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,还可以提高免疫力,延缓衰老。此外,人参还具有抗肿瘤、降血压、降血糖等作用,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。

3. 人参的养殖方法

人参是适应力很强的植物,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长。一般而言,人参喜欢温暖、湿润和半阴的环境,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高,需要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环境。一般来说,最适宜人参生长的土壤是砂质壤土或含腐殖质较高的土壤。

人参的繁殖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法。一般情况下,人参种子较小,生长缓慢,发芽率低,繁殖难度较大。因此,大部分人参是通过分株繁殖得来的。人参的种植季节一般为春季和秋季,选择好合适的种植时间非常重要。

4. 人参的采收与保存

人参的种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生长,一般需要3至6年的时间。当人参的根茎长到足够大小后,可以进行采收了。为了保证人参的药用品质,采收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。

常见的人参采收方式为将整株人参连根拔起,并用水清洗干净,然后晾晒至根茎内部含水量达到13%~15%。采收后的人参需要保存在通风干燥、避光防潮的地方,以免发霉变质。

5. 人参的功效与副作用

人参作为一种草药,具有多种功效,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适量,不可滥用。适量的人参可以改善体质,提高抵抗力,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适反应。

由于人参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,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心悸、失眠等不适症状。同时,人参还有一些禁忌症,比如对人参过敏、高血压、心脏病等患者应慎用人参。

结语

人参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草药,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。人参的样子是具有独特形态的,其根茎呈棕褐色或暗红色,形状像人体一样。人参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,对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。然而,人参的使用也需要谨慎,不可过量使用,以免引起不适。希望本文能够对喜爱人参的朋友们有所帮助!

十、成年后的彩蛙是什么样子的?

成年后的彩蛙的样子是主要有红色、黄色和蓝色三种颜色,蛙身看起来有些透明,滑溜溜的,每只也就有成人手指头大小等等的。